河南省對數字貨幣(核心為數字人民幣)的探索與使用,緊跟全國法定數字貨幣試點步伐,并非單一時間點 “突然啟用”,而是經歷了 “局部試點 — 范圍拓展 — 場景深化” 的漸進過程,核心節點集中在 2021 年至 2025 年,目前已實現全省范圍內多場景、多人群的數字貨幣應用覆蓋,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。
河南省最早啟動數字貨幣(數字人民幣)試點,可追溯至2021 年 12 月。當時,鄭州市入選全國第三批數字人民幣試點城市,成為河南省首個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的城市,標志著河南省正式開啟數字貨幣使用探索。試點初期,鄭州主要聚焦 “零售消費” 與 “政務服務” 兩大基礎場景,通過發放數字人民幣消費紅包的方式吸引用戶參與:2022 年 1 月,鄭州市政府聯合多家運營機構(工商銀行、建設銀行等)推出 “數字人民幣新春紅包” 活動,面向市民發放總額 1000 萬元的數字人民幣紅包,用戶可在指定商超、餐飲、文旅等線下商戶使用,短短 3 天內參與用戶超 50 萬人次,核銷率達 92%,成功實現數字貨幣在河南的首次大規模落地應用。這一階段,河南省數字貨幣使用仍局限于鄭州核心城區,用戶以 “嘗鮮體驗” 為主,場景相對單一,但為后續推廣奠定了基礎。
2023 年是河南省數字貨幣使用范圍快速拓展的關鍵一年。隨著試點經驗積累,河南省將數字人民幣試點從鄭州逐步擴展至洛陽、開封、許昌、新鄉等 8 個省轄市,形成 “1+8” 試點城市群格局,使用時間也從 “階段性活動” 轉向 “常態化應用”。這一年,河南省重點推動數字貨幣在 “民生高頻場景” 的滲透:在交通出行領域,鄭州地鐵、洛陽公交率先支持數字人民幣購票與掃碼乘車,用戶通過數字人民幣錢包 APP 生成乘車碼,即可直接刷卡進站,無需額外充值;在政務繳費領域,鄭州、開封等地開通 “數字人民幣繳納社保費、醫保費” 服務,市民通過政務 APP 或銀行網點,可直接用數字人民幣完成繳費,到賬時間從傳統的 1-2 天縮短至實時到賬,且無任何手續費。截至 2023 年底,河南省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超 15 萬個,累計交易金額突破 500 億元,用戶數達 800 萬,標志著數字貨幣在河南已從 “試點探索” 進入 “規模化使用” 階段。

2024 年至今,河南省數字貨幣使用進入 “全面深化” 階段,實現全省范圍內的場景全覆蓋與人群廣覆蓋,不再有明確的 “新增使用時間點”,而是融入日常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。在農村場景,河南省依托 “數字鄉村” 建設,推動數字人民幣在農資采購、農產品銷售中的應用:南陽、商丘等農業大市,農戶可使用數字人民幣購買種子、化肥,收購商通過數字人民幣直接向農戶支付貨款,避免現金交易中的假幣風險與找零麻煩;在跨境貿易領域,鄭州航空港區作為國家重要的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,率先試點 “數字人民幣跨境結算”,當地外貿企業通過數字人民幣與東盟、歐洲等地區的合作伙伴完成貨款支付,結算周期從傳統的 3-5 天縮短至 10 分鐘內,匯率成本降低 30% 以上。此外,河南省還針對老年人、農民工等群體推出 “硬件錢包” 服務,通過卡片式、手環式硬錢包,讓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人群也能便捷使用數字貨幣,真正實現 “全民可享”。
截至 2025 年 10 月,河南省已建成 “省市縣三級數字人民幣應用體系”,覆蓋零售消費、政務服務、交通出行、跨境貿易、鄉村振興等 20 余個領域,累計交易金額超 2000 億元,商戶覆蓋率達 90% 以上。如今,在河南無論是省會鄭州的大型商超,還是縣域農村的小雜貨店,無論是乘坐高鐵、地鐵,還是繳納水電費、學費,都能便捷使用數字人民幣,數字貨幣已成為河南人日常支付的重要選擇之一。
綜上,河南省數字貨幣的使用始于 2021 年 12 月鄭州試點啟動,歷經 2023 年范圍拓展、2024 年全面深化,目前已實現全省常態化應用。其推進過程并非 “一刀切” 式的統一啟用,而是結合不同地區、不同場景的需求逐步落地,最終讓數字貨幣融入民生、服務經濟,成為數字河南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1
收藏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