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數字貨幣交易所交易時,常提到的 “k 數”,實際是 “K 線周期” 的簡稱,核心指代 K 線圖的時間單位 —— 不同 “k 數” 對應不同的時間跨度,決定了 K 線圖上每一根 K 線所代表的交易數據周期,是投資者分析市場走勢、制定交易策略的核心工具。
首先要明確,K 線圖是記錄數字貨幣價格波動的圖表形式,每一根 K 線都包含了特定時間內的開盤價、收盤價、最高價、最低價四大核心數據,而 “k 數” 就是定義這個 “特定時間” 的關鍵。比如 “1 小時 k”,意味著每一根 K 線代表過去 1 小時內的價格走勢;“4 小時 k” 則代表每根 K 線對應過去 4 小時的交易數據;常見的 k 數還包括 5 分鐘 k、15 分鐘 k、日 k(1 天)、周 k(1 周)、月 k(1 個月)等,不同交易所的 k 數選項基本一致,僅在短期周期(如 1 分鐘 k)上可能略有差異。

不同 k 數的作用的差異,主要體現在對市場走勢的觀察維度上。短期 k 數(如 5 分鐘 k、15 分鐘 k、1 小時 k)適合捕捉日內短期波動,比如日內交易員(超短線交易者)會頻繁查看 15 分鐘 k 或 1 小時 k,通過短期 K 線的形態(如十字星、陽線、陰線)和價格突破情況,判斷短期內的買賣時機,追求快速獲利;而中長期 k 數(如 4 小時 k、日 k、周 k)則更適合分析趨勢方向,比如波段交易者或長線投資者會重點關注日 k 和周 k,通過多根 K 線組成的趨勢(如上升趨勢、下降趨勢、橫盤整理),判斷數字貨幣的長期走勢,避免被短期波動干擾決策。
舉例來說,若某投資者想判斷比特幣短期內是否會突破關鍵價位,可能會打開 1 小時 k 圖,觀察過去幾小時內的價格是否持續靠近阻力位、成交量是否放大;若想判斷以太坊是否進入上升趨勢,則會查看日 k 圖,看過去 10 個交易日的 K 線是否呈現 “低點逐步抬高、高點逐步上移” 的形態。此外,不同 k 數還可搭配使用,比如用日 k 確定大趨勢后,再用 1 小時 k 尋找具體的入場點,形成 “大周期定方向、小周期找時機” 的交易邏輯。
需要注意的是,“k 數” 本身沒有 “好壞” 之分,選擇哪種 k 數,取決于投資者的交易周期和策略:短線交易選短期 k 數,長線投資選長期 k 數。但無論選擇哪種 k 數,都需結合成交量、均線等其他指標綜合分析,避免單一依賴 K 線周期判斷市場。對新手而言,建議從日 k 等中長期 k 數入手,先建立對市場趨勢的整體認知,再逐步嘗試短期 k 數的分析與操作。
1
收藏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