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特幣本身并非 “采用” 傳統意義上的 “油”(如石油、柴油等化石燃料)作為直接動力,但在其核心的 “挖礦” 過程中,電力消耗背后的能源構成可能涉及燃油發電,二者的關聯需從挖礦能源來源與消耗邏輯展開分析,而非比特幣技術本身依賴 “油”。
首先需明確:比特幣是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資產,其 “挖礦” 本質是通過專用計算機(ASIC 礦機)進行哈希運算以驗證交易、生成區塊的過程,核心消耗的是電力,而非直接燃燒 “油”。但電力的生產方式多樣,其中化石燃料發電(包括燃油發電、燃煤發電、燃氣發電等)是全球電力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,這使得比特幣挖礦與 “油” 產生間接關聯 —— 若礦場使用的電力部分來自燃油發電站,那么比特幣挖礦便間接 “依賴” 了 “油” 這一能源載體。
從全球比特幣挖礦的能源結構來看,燃油發電并非主流,但在特定場景下占據一定比例。根據劍橋大學替代金融研究中心(CCAF)數據,2024 年全球比特幣挖礦能源中,可再生能源(水電、風電、太陽能等)占比約 52%,其余為化石燃料發電,其中燃煤發電占比最高,燃油發電(包括汽油、柴油發電)占比不足 10%。燃油發電通常用于兩種場景:一是偏遠地區的小型礦場,因無法接入穩定電網,需通過柴油發電機臨時供電;二是能源價格波動劇烈時,部分礦場會短期使用燃油發電補充電力,以維持礦機 24 小時不間斷運行。例如,2022 年歐洲能源危機期間,部分依賴天然氣發電的礦場因氣價暴漲,短暫改用柴油發電機供電,導致短期內比特幣挖礦與 “油” 的關聯度上升。

但需注意:燃油發電在比特幣挖礦能源中占比低,且存在明顯劣勢,這限制了其與比特幣的深度關聯。一方面,燃油發電成本遠高于水電、燃煤發電 —— 以柴油為例,每千瓦時發電成本約 0.8-1.2 元,而水電成本僅 0.2-0.3 元,從經濟性角度,礦場更傾向于選擇低價穩定的能源;另一方面,燃油發電的碳排放強度較高(每千瓦時排放約 0.6-0.8 千克二氧化碳),與全球推動的 “碳中和” 趨勢相悖,部分國家已出臺政策限制高耗能、高排放的挖礦活動,進一步壓縮了燃油發電在挖礦能源中的空間。
此外,市場對 “比特幣與油關聯” 的關注,還與 “能源消耗爭議” 密切相關。盡管燃油并非主要能源,但比特幣挖礦整體高耗電特性(2024 年全球年耗電量約 140 太瓦時)使其始終面臨 “能源浪費” 的質疑,而燃油發電作為高碳能源,一旦與比特幣掛鉤,會加劇這一爭議。不過,隨著挖礦能源向可再生能源傾斜,以及礦場選址向水電資源豐富地區(如中國四川、美國華盛頓州)集中,比特幣與 “油” 的間接關聯正逐步減弱,能源結構也在向低碳化轉型。
綜上,比特幣不直接 “采用”“油”,但挖礦電力來源可能間接涉及燃油發電,二者是 “電力生產方式與能源消耗” 的間接關聯,而非技術層面的依賴。隨著可再生能源在挖礦中的普及,這種與 “油” 的關聯將進一步降低。
1
收藏














